什么是产褥感染
收藏产褥感染是指分娩时及产褥期生殖道受病原体感染,引起局部和全身的炎性应化。发病率为1%~7.2%,是产妇死亡的四大原因之一。根据感染发生的部位将产褥感染分为以下几种类型:
1、急性子宫内膜炎、子宫肌炎
为产褥感染最常见的类型,由病原体经胎盘剥离面侵犯至蜕膜所致者为子宫内膜炎,侵及子宫肌层者为子宫肌炎,两者常互相伴随。临床表现为产后3~4天开始出现低热、下腹疼痛及压痛、恶露增多且有异味,如早期不能控制,病情加重出现寒战、高热、头痛、心率加快、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高,有时因下腹部压痛不明显及恶露不一定多而容易误诊。当炎症波及子宫肌壁时,恶露反而减少,异味亦明显减轻,容易误认为病情好转。感染逐渐发展可于肌壁间形成多发性小脓肿,B超显示子宫增大复旧不良、肌层回声不均并可见小液性暗区,边界不清。如继续发展,可导致败血症甚至死亡。
2、急性外阴、阴道、宫颈炎
常由于分娩时会阴损伤或手术产、孕前有外阴阴道炎者而诱发,表现为局部灼热、坠痛、肿胀,炎性分泌物刺激尿道可出现尿痛、尿频、尿急。会阴切口或裂伤处缝线嵌入肿胀组织内,针孔流脓。阴道与宫颈感染者其黏膜充血水肿、溃疡、化脓,日久可致阴道粘连甚至闭锁。如阴道前壁黏膜受压严重过久伴有感染,可使组织大片坏死脱落,形成膀胱阴道瘘或尿道阴道瘘。病变局限者,一般体温不超过38℃,病情发展可向上或宫旁组织,导致盆腔结缔组织炎。
3、剖宫产腹部切口、子宫切口感染
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的感染多发生于术后3~5天,局部红肿、触痛、组织侵入有明显硬结,并有浑浊液体渗出,伴有脂肪液化者其渗出液可呈黄色浮油状,严重患者组织坏死、切口部分或全层裂开,伴有体温明显升高,超过38℃。
相关词条834
乳头整形 | 产褥感染 | 产褥感染的临床表现 | 产褥期感染的三大症状 | 骨质增生 | 糖尿病并发症 | 崩漏病 | 手腕腱鞘炎 | 崩漏 | 产后风湿 | 耻骨联合分离症 | 产后肥胖 | 产后手指关节痛 | 产后尾椎骨疼 | 产后骨盆恢复 | 产后乳腺增生 | 产后常见并发症 | 产后并发症 | 妊娠毒血症后遗症 | 妊娠糖尿病后遗症 | 产后精神病 | 产后心脏病 | 产后内脏下垂 | 产后贫血 | 产后性冷淡 | 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 | 产后腰痛 | 产后骨盆松弛 | 糖尿病并发症有哪些 | 为什么崩漏止血那么难 | 为什么会得hellp综合征 | 产后贫血吃什么补血 | 产后贫血怎么办 | 盆腔积液 | 盆腔积液多少正常 | 子宫脱垂 | 宫颈肥大 | 卵巢肿瘤 | 产后子宫恢复 | 输卵管积水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