宝宝走路踮脚怎么办
收藏宝宝从踉跄学步到稳步小跑,会遇见各式各样的问题,比如,宝宝走路晚、喜欢踮脚走路、走路容易摔跤等,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,宝宝学走路过程中最常见的5个问题。
1、宝宝走路晚
一般来说,宝宝会在1岁左右开始学习走路,大约在1岁半,可以走得很稳,甚至跑起来。但由于每个宝宝的生长发育有差异,有些宝宝会相对晚一些,也是正常的,家长不需要太担心和着急,从爬到站、走,循序渐进地引导宝宝就好。
需要注意的是,如果家长发现如果宝宝1岁半还没有学会走路,有可能是发育迟缓的表现,需要及时就诊,让医生帮助检查一下。
2、宝宝踮脚走路
宝宝在学步期(1-3岁),由于足跟肌腱还没有发育完全,对如何控制维持身体平衡还不熟练,所以,会出现踮脚走路的情况,是很正常的。随着宝宝走路越来越熟练,踮脚走路会慢慢消失。宝宝会走路后,偶尔的踮脚走路,很有可能是因为宝宝淘气,家长不需要太担心。
需要注意的是,宝宝学走路时,家长不要过于用力拉着他走路,这样宝宝走路时,因为受到向上的力拉扯,就会脚尖先着地,时间久了容易出现踮脚走路的情况。而且,如果家长用力过大,还可能会导致宝宝胳膊损伤。正确做法是,轻轻扶着就好。
另外,若宝宝练习走路时,出现双腿双脚紧绷、脚尖像跳芭蕾舞一样的踮脚,或者宝宝熟练走路后,仍然脚尖着地,很有可能是肌张力增高的疾病表现,需要及时到医院检查。
3、走路内八字
刚开始学习走路的宝宝,下肢支撑力还不够强,为了维持身体平衡,宝宝走路时,可能会出现内八字,是正常的。而且随着走路的练习,对身体平衡感控制得更好后,这种走路内八字的现象会消失。
但是,如果宝宝已经熟练掌握走路几个月了,依然出现内八字,则需要及时到医院检查,看情况是否需要进行走路姿势矫正。
4、走路一瘸一拐
宝宝跛行,走路一瘸一拐,很有可能是因为鞋子里进了沙子、脚趾磕破了皮,或者拉伤了肌肉。只需要对症处理就好,比如,包扎好伤口或适度休息一下,一般跛行的情况会好转。
需要注意的是,若24小时后,宝宝跛行没有明显好转,甚至疼痛而拒绝走路,应该及时就诊。
5、走路经常摔跤
宝宝走路经常摔跤,是不是因为缺钙导致骨骼没长好?其实,这跟骨骼没有关系,只要宝宝能站好,基本上就不是骨骼的问题。而是与肌肉有关,肌肉才是支撑骨骼能走、能站的力量来源。因此宝宝走路经常摔跤,主要是因为肌肉的力量还不够,但随着宝宝的运动系统发育,肌肉力量会越来越强,走路经常摔跤的情况也会改善。
需要注意的是,若宝宝除了走路经常摔跤,还有下蹲困难、动作不协调等情况,可能有先天性肌肉方面的疾病,需要到医院进行检查。
相关知识点
宝宝身高体重标准表 | 1个月宝宝发育指标 | 2个月宝宝发育指标 | 3个月宝宝发育指标 | 4个月宝宝发育指标 | 5个月宝宝发育指标 | 6个月宝宝发育指标 | 7个月宝宝发育指标 | 8个月宝宝发育指标 | 9个月宝宝发育指标 | 10个月宝宝发育指标 | 11个月宝宝发育指标 | 婴儿体重 | 宝宝12个月发育指标 | 宝宝个子矮的原因
相关词条834
宝宝个子矮怎么办 | 矮小症 | 五个月宝宝体重 | 四个月的宝宝发育标准 | 五个月的宝宝发育标准 | 8个月的宝宝发育标准 | 一周岁宝宝发育标准 | 七个月的宝宝发育标准 | 婴儿0一12个月发育表 | 六个月的宝宝发育标准 | 三个月的宝宝发育标准 | 5个月的宝宝发育标准 | 胎儿大脑发育 | 测骨龄 | 婴儿智力发育 | 11个月的宝宝发育标准 | 十个月的宝宝发育标准 | 脑磷脂 | 两个月的宝宝体重 | 8个月宝宝体重 | 1岁宝宝体重 | 5个月宝宝体重 | 四个月宝宝体重 | 2个月的宝宝发育标准 | 9个月的宝宝发育标准 | 三个月宝宝体重 | 宝宝多大会抓东西 | 宝宝几个月可以竖着抱 | 宝宝几个月会翻身 | 宝宝几个月会爬 | 宝宝多大会说话 | 宝宝学走路 | 婴儿视力发育 | 婴儿听力发育 | 婴儿大脑发育 | 婴儿嗅觉与味觉发育 | 语言能力发育 | 肢体运动发育 | 囟门 | 坐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