宝宝物权意识
收藏有些宝宝虽然小,但是知道哪些东西是他的,当别的小朋友来了以后,就会把东西拿起来,不和小朋友一起玩,这种现象就是大人口中所提的物权意识。那么,一岁多宝宝有物权意识吗?
物权,是对物的权利,严格意义上是指权利人依法对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,包括所有权、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。简单地讲,就是权利人支配一定物并排除他人干涉的权利。更通俗一点,就是对自己的东西享有一定的占有和保护权。
一岁多一般不会有物权意识。宝宝的物权意识一般都出现在两岁到三岁之间,举个例子:宝宝:“哥哥,这个是我的汽车,你不可以玩儿。” 宝宝:“哥哥,这是我的椅子,你不可以坐。” 宝宝:“妈妈是我的,哥哥不能碰。” 这里宝宝开始反复的重申着对“他的东西”的所有权,而宝宝的这个表现其实就是他的物权意识。
关于宝宝物权意识敏感期,可能很多家长深受其扰,面对宝宝的物权意识敏感期,很多家长想知道,物权意识敏感期到宝宝几岁呢?
2-3岁的孩子的自我意识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,“我”的意识逐渐清晰,他们开始将自己和他人区分开,并逐渐将这种区分延伸到物品、玩具上,像模像样地将自己的所属物品“保护”起来,在他们眼中“什么都是我的”,这让他们看起来“自私、霸道”。
到3岁左右宝宝开始有了社交意识,这时候,家长也会发现同伴对Ta的影响逐渐变大。这时候的孩子可能有了自己的好朋友,变得不那么黏妈妈,跟小朋友在一起就能玩得很尽兴。但要知道,面对完全不认识的陌生孩子必须有自保意识,不随意分享并不是缺点,而面对自己的小伙伴,“一起玩吧!”这就是分享的第一步。
在孩子的成长中,父母都希望我们的孩子是乐于分享的,能有一个美好的童年和一个健康的人际关系。现在的社会是分享的社会,物品共享、资源共享、信息共享,可以说分享甚至推动了社会的发展。如果宝宝没有物权意识呢?
很多孩子的问题不是没有物权意识,而是缺一些维护自己边界的勇气。改善的方式是注意平时你们在家和他互动的时候多给他一些尊重,多鼓励他按自己的方式去游戏而不是用大人教给他的方式。
一般两三岁的时候宝宝会出现物权意识,这是宝宝必须经历的一段时间,在这个时候,父母们应该去正确的教育宝宝,而不是一味的去责怪,如果一味的责怪宝宝就会对宝宝的心理造成影响,对宝宝的健康成长是非常不利的。
现代的父母都特别注重宝宝的发育情况,以及宝宝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任何问题,大家都知道,宝宝在每个年龄阶段所出现的意识都是不同的,那么,我们要了解,怎么培养宝宝的物权意识呢?
在外面和别的孩子互动的时候,你可以先询问他,是不是很想把自己的玩具拿回来?然后鼓励他去尝试,你陪在他身边,但是不替他直接和对方孩子沟通,鼓励他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。
父母应该采取正确方法引导。如果父母们逼着宝宝去分享,会让宝宝非常的难过,还容易让宝宝有误导,宝宝就会认为对自己的物品保护是不对的,时间长了,宝宝就会形成不会拒绝的态度,对宝宝的性格有着很大的影响。
相关词条
1个月宝宝早教 | 认识动物 | 认识食物 | 宝宝发脾气 | 宝宝独立意识 | 宝宝独立性 | 智力发育规律 | 益智游戏 | 宝宝好奇心 | 宝宝闹情绪 | 宝宝恋物癖 | 宝宝依恋 | 早教用品 | 思维能力 | 记忆力训练 | 宝宝创造力 | 识方向 | 认识世界 | 坏习惯 | 学独立 | 身体语言 | 成长关键期 | 宝宝嫉妒 | 宝宝爱心 | 宝宝诚实 | 宝宝勇敢 | 宝宝同情心 | 宝宝不合群 | 宝宝任性 | 宝宝孤僻 | 宝宝乐观 | 宝宝模仿 | 宝宝学礼仪 | 宝宝淘气 | 宝宝人际交往 | 学谦让 | 学会感恩 | 宝宝幽默感 | 用筷子 | 宝宝穿衣服 |